华体汇app下载注册
华体汇app下载注册
联系电话咨询电话:156-536-56701

1955年“大授衔”毛主席智慧令人叹服

时间: 2023-12-24 12:27:39 |   作者: 仿铜拉丝铝单板

信息详情

  1955年国庆节前,中国人民决定实行军衔制,这是我党对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的肯定,肩上扛几颗星,标志着他为新中国作出的多少贡献。

  换句话说,这是论功行赏的日子。既然是论功行赏,就很难让所有人都满意,个别将领对自己的军衔不满,其中就包括被授予上将军衔的。

  为此还跑去周恩来的办公室抱怨:“总理,我几乎参加了无数场战斗,从来没想过当元帅,但是怎么也应该是个大将啊。”

  “粟裕也只是大将啊,你觉得他和你比如何?”周恩来再次发挥了他出色的沟通技巧,问的哑口无言,毕竟粟裕是的老领导,怎么能和这位老领导平起平坐。

  见陷入了沉默,周恩来又举出了萧克、徐海东、黄克诚等人,还为他泡了一杯茶。自知不能与这些将军相提并论,只能带着怨气回到了家中,还不忘买了几瓶酒。

  正当在家中豪饮之时,电话铃声突然响起,不耐烦的拿起电话:“我是上将,你是哪位?”

  “小兵恩来。”原来是周恩来担心过分在意这件事,特意打来了电话开导他。一听是这话,尴尬的笑出了声。

  其实对于授衔不满的将领并非只有一人,负责授衔工作的更是深知这件事压力巨大,多次找毛主席沟通。

  毛主席只是说了一句:“你只管实事求是的去评就行了,不用考虑那么多。”后来毛主席的一个举动更是让那些对军衔不满意的人全部闭上了嘴。

  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时期,我军就曾经提出过采用军衔制,但是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,八路军和新四军名义上都是隶属于的战斗序列,授衔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。

  尤其是1942年之后,蒋介石不再给八路军和新四军拨发军饷以及武器装备,授衔工作只能暂时搁置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后,刚想着手准备授衔工作,朝鲜战争便爆发了。在朝鲜战争期间,由于志愿军要和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,当时朝鲜人民军已完成了授衔,所以在军官之间做沟通时产生了很多不便。

  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曾经向中央反应过这样的一个问题:“规定职务识别,在目前的战斗中已经十分必要。”包括后来与美军进行谈判,谈判工作讲究军衔对等,中美双方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。

  朝鲜战争过后,党和国家实施“一边倒”的战略方针,授衔工作也向“老大哥”苏联靠拢,为此还召开了长达55天的会议。

  在会议中,彭德怀对毛主席说:“军衔主要是确认每一个军人在队列中的地位和职权,同时又是国家授予军人的一种荣誉,以鼓励其在军队中的工作和上进心。”

  1953年2月17日,成立了“军衔实施委员会”,由担任主任,黄克诚、萧华为副主任。

  经过长达两年的军衔评定工作,我军授予元帅军衔10人,大将军衔10人,上将军衔55人,中将军衔175人,少将军衔798人。

  拿破仑曾经说过: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”很多将军对自己的军衔颇具微词,除了开头提到的之外,王近山、钟伟、王必成三人反应最为激烈。

  王近山被授予了中将军衔。电视剧《亮剑》中,李云龙豪爽的性格征服了大部分观众,李云龙的原型正是王近山。

  王近山原属于红四方面军,曾经参加过鄂豫皖苏区以及川陕苏区的反“围剿”,最高担任过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师长,当时和陈赓是平级。

  抗日战争期间,王近山担任129师772团副团长,386旅旅长等职务,参加了神头岭战斗、响堂铺战斗。著名的七亘村伏击战,直接指挥人员正是王近山。

  解放战争时期,王近山更是成为了刘邓大军中的一员悍将,参加了定陶战役、渡江战役、西南战役等诸多重要战役。

  朝鲜战争期间,担任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,指挥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、上甘岭战役。当时第3兵团下辖的第15军,军长也是被授予了中将军衔。

  军长是中将,兵团副司令也是中将,曾经的下属与自己平级,这让王近山的心里多少也有点不平衡。王近山去找老上司,希望他能求情,把自己的军衔提升到上将。结果被果断拒绝。

  王必成的情况和王近山相似,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。早在土地革命时期,王必成就参加了革命,从勤务兵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第9兵团司令员。

  抗日战争时期,王必成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参谋长,带领部队与日军作战达两百多次,因为作战勇猛,被百姓们称为“王老虎”。

  授衔结果公布之后,原来在三野和自己齐名的叶飞被授予了上将,王必成和叶飞是亲密无间的朋友,看到曾经的朋友略高自己一等,王必成的心里自然是不舒服。

  于是王必成找到了原三野副政委谭震林,希望他能帮自己到总干部管理部说几句“公道话”,没想到谭震林不但没有替王必成要来一个上将军衔,反倒是被罗荣桓臭骂一顿。

  “你们两个人觉悟太低,怎么能因为这种事来找我呢?我们参加革命,不是为了授衔时肩膀上的那几颗星星。”

  谭震林在罗荣桓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之后,略带自嘲口吻的对王必成说:“看来我的面子不够大啊。”罗荣桓也亲自找到了王必成,向他解释了为什么叶飞会被授予上将,听完罗荣桓的解释之后,王必成心服口服,从此再也没再提军衔的事。

  相比王必成和王近山,钟伟则显得更为郁闷,毕竟这个老革命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。钟伟是《亮剑》中丁伟的原型,钟伟早在1930年7月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,最开始从事的是宣传工作。

  后来跟随红军走完了长征,红军抵达陕北后,钟伟担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,抗日战争时期,在淮海军区领导敌后抗日游击战。

  解放战争时期,钟伟深受的赏识,经常对他委以重任。和我军大部分“泥腿子”出身的将军不同,钟伟是个文化人,打仗善于分析,他率领的东野5师在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。

  文化人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,所以打仗的时候难免会犯战场抗命的错误,可能这也是他被授予少将的原因。

  钟伟的个别部下都被授予了中将,这让他的心中更加不满,甚至在众人面前说:“我要把这军衔挂在狗尾巴上。”

  这一消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,毛主席笑着说:“这些人打仗都不怕死,一个军衔名头倒是斤斤计较了起来。”

  毛主席亲自找钟伟进行谈话:“评定军衔只是一种形式,虽说只授予了你少将,但是并不意味着党中央不重视你,参谋长的职位重不重要?它是你的了。”得知自己担任的是参谋长这一重要职位,钟伟便不再发牢骚。

  1812年,俄军将领库图佐夫率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东征大军,被沙皇亚历山大授予了“大元帅”军衔,让其统领沙俄所有军队。

  但是库图佐夫去世后,俄国经历了一些列翻天覆地的变化,始终未能出现一个与他功劳相匹配的人,所以“大元帅”这一军衔一直空置。

  众所周知,苏联的领导人自古以来都对权利非常痴迷,斯大林也不例外。苏德战争之前,斯大林就以肃反之名,枪毙了多名能征善战的将军,被推上指挥位置的,虽说都是他的亲信,但是大多数是酒囊饭袋,不堪大用。这也是苏德战争前期,苏军败的那么彻底的原因之一。

  但是毕竟苏联综合国力尚可,1945年苏德战争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,斯大林的声望也达到了巅峰。

  在克里姆林宫的庆功会上,斯大林借着酒劲对在场的将军们说:“要是给斯大林同志授予大元帅军衔,你们觉得如何。”全场马上陷入了寂静,朱可夫等战功赫赫的将领开始左顾右盼,随后克里姆林宫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

  朱可夫并不怎么支持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军衔,毕竟在他眼里,斯大林是个政客,和军事不搭边。但是为了不得罪斯大林,只能一边假笑一边跟着鼓掌。

  中国的授衔工作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模仿的苏联,最初决定被授予元帅军衔的除了后来人们熟知的10位之外,还有周恩来、、三人。原计划被授予大将的还有、谭震林、邓子恢、张鼎丞四人。

  和苏联一样,中国当时也设置了“大元帅”这一军衔,毫无疑问,“大元帅”是属于毛主席一人。

  对毛主席说:“斯大林已经在苏联自授了‘大元帅’军衔,咱们的授衔工作不是要向苏联看起嘛,所以就由您出任中国的‘大元帅’。”

  没想到毛主席很果断的拒绝了“大元帅”军衔:“苏联有的,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抄照搬,我并不打算接受‘大元帅’这一军衔。”

  为了让毛主席接受“大元帅”,全国人大常委会还特意召开了一个会议,一些民主人士说:“只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,毛主席个人也不好不遵从。”即便如此,毛主席还是没能同意,坚决拒绝“大元帅”军衔。

  军衔评定工作正在火热进行时,军需部门就慢慢的开始着手设计的元帅、将、校、尉以及士兵的服装,同样也设计出了“大元帅”的制服。

  由于“大元帅”只有一人,并且人选没有一点争议,所以大元帅服被提前生产了出来。这件制服由天津军需工厂制作,全部采用手工打造。

  “大元帅”的肩章与元帅肩章略有不同,在元帅肩章的基础上,“大元帅”肩章的帅星由一圈松枝环绕。

  “大元帅”的帅星为纯金打造,松枝是由纯铜拉丝,然后再镀金。大元帅服看上去光鲜亮丽,所有工序都完成之后,大家脑海里似乎都已经浮现出了毛主席穿上后精神抖擞的样子,但是谁也没想到,毛主席到去世,从未穿上大元帅服。

  这套精美的大元帅服被放在了菊香书屋东面的勤政殿,毛主席仅仅是看了一眼大元帅服,然后对身边的夸赞这件衣服的做工,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房,从此不再过问大元帅服。

  有一次,彭德怀、罗荣桓,等人来到,对毛主席汇报授衔工作的进展,毛主席听完汇报之后,对说:

  “你们搞评衔工作,是个很大的工作,这个工作充满了困难。根据国内外的经验,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,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,那样多不舒服!到群众中去讲话、活动也不方便,依我看呀,已经离开军队,到地方上工作的同志,就不要评军衔了。”

  随后毛主席转过身对身边的、周恩来、等人说:“你们觉得怎么样?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?”三人连忙摆摆手:“不要评了,不要评了。”

  已经被列入大将名单的、谭震林、邓子恢、张鼎丞随后也纷纷表明了自己的态度,不参与这次授衔。从此之后,“大元帅”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衔。

  受到毛主席的影响,很多人则觉得自身的军衔评定的过高,请求降低军衔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。

  无论是战功还是资历,都对得起元帅这一军衔。出身于黄埔军校第一期,曾经和杜聿明、胡宗南、陈赓等人是同学,经历过系统的军事教育。

  最早曾经参加过广州起义,然后和张国焘一起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,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,带领红四方面军粉碎过多次蒋介石的“围剿”。

  红四方面军在鼎盛时期,人数达到了十万之众,是红军三大主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,红四方面军从羸弱到壮大,离不开的领导。

  张国焘背叛组织之后,坚定的站在了党的一边,最终让张国焘孤身一人叛逃。解放战争时期,在山西地区多次以少胜多,成为了让阎锡山闻风丧胆的将领。

  新中国成立后,更是担任中国人民第一任参谋长。徐帅早在革命时期就是出了名的低调,曾经被根据地的百姓们称之为“布衣将军”,到了和平年代,这一性格仍然没有改变。

  当得知自己被授予的元帅军衔时,马上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,信中要求降低自己的军衔,他还说:

  “相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,自己能活着已经是万幸了,还要什么军衔呢?真正的元帅、大将应该是那些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人。”

  毛主席看到的信后,非常欣慰,但是考虑到红四方面军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战场,必须有人在元帅的行列里占据一席之地,原红四方面军的将领里,如果总指挥都不能被评为元帅,谁还好意思当这个元帅呢?

  经过考虑,驳回了的这一请求,毛主席也对他的这种不慕名利的特点表示赞扬。

  当时也提出了“辞帅”的请求,他觉得自身应该被摆在大将的位置,在十大元帅中,的确很少统兵打仗。

 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的军事素养低于其他九位。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,资历较深,曾经担任过红军总参谋长、八路军参谋长和总参谋长,就连毛主席都称其为“叶参座”。

  每当我党生死攸关的时刻,总是挺身而出。南昌起义前,敏锐的察觉到了汪精卫、张发奎想要扣押贺龙和叶挺,于是把这一情况提前告知了贺龙和叶挺,这才是保证了南昌起义顺利进行。

  长征期间,由于张国焘控制的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压过了中央红军,这让他的权利野心日益滋长,红军险些走向了分裂。

  关键时刻,依然是坚决执行党中央北上的方针,带领红1军团,红3军团北上甘南。但是张国焘仍然不放弃自己南下的计划,想要带领红四方面军剩余的部队南下,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毛主席,这才避免了我军在长征期间走向分裂。

  1972年6月,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中提到了在长征中作出的贡献:“剑英同志将密电报告给了毛主席,因此中央才脱离了危险,没有同志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  毛主席也非常欣赏,曾经评价他:“诸葛一生唯谨慎,吕端大事不糊涂。”所以,也没有同意“辞帅”的请求。

  被授予大将的十人中,许光达和徐海东也曾经向中央提出过降低自己的军衔。许光达在得知自己被授予大将军衔后,更是连续三次请求降衔。

  许光达先后向贺龙、彭德怀、毛主席提出了降衔的请求,但是均未能被批准。毛主席对他高风亮节的精神赞不绝口,还把许光达比喻成了明朝的开国大将徐达。

  见毛主席未能批准自己降低军衔的请求,许光达又提出:“可以保留大将军衔,但是我只需领取上将的工资待遇就可以了。”后来许光达担任了中国人民装甲兵总司令。

  另一位请求降低军衔的大将是徐海东,徐海东在开国十大将中的排名仅次于粟裕,为此徐海东专门给周总理打了电话,声称自己因为养伤,错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许多战斗,自己当不起大将这个军衔。

  周总理则坚定的说:“徐海东同志,你的功劳历史早有公论,授予你大将军衔,我看非常合适。”

  看到毛主席拒绝了“大元帅”军衔,以及很多人提出降低自己的军衔,那些曾经对自己军衔不满足的人纷纷闭上了自己的嘴。

  1955年9月27日下午14时30分,的将官授衔典礼在国务院礼堂隆重举行,国务院秘书长宣读了授衔命令。

  之后粟裕、黄克诚、谭政、萧劲光、王树声、陈赓、罗瑞卿、许光达、张云逸九人(徐海东因身体原因,未参加授衔仪式)走上了主席台,周总理亲自为他们颁发了军衔,因此粟裕成为了我军第一个被授予军衔的军官。

  下午四点,第二场授衔典礼在的怀仁堂举行,毛主席亲自为到场的七名元帅的人授衔,、因为在青岛调养,在大连组织反登陆演习,未能参加授衔仪式。1955年的“大授衔”标志着我军走向了专业化、现代化,为今后军队的发展奠定的基础。

  从1927年8月1日,南昌城内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我党的军队正式成立,到如今已发展了将近100年,这支军队从“小米加步枪”转变成为了一支在世界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信息化部队。

  “铁打的营盘,流水的兵”,最初参加授衔的那批共和国的功臣大部分都已离开人世,但是他们手中的军旗已经被后辈接过,他们的战斗精神将一直守护着这片国土。

相关产品